黃平[貴州省行政區劃]

黃平[貴州省行政區劃]

黃平縣為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轄縣。黃平縣名,源於舊州,以地平“撅土為黃”而得名。 黃平縣位於貴州省東南部,在黔東南州西北部。東界施秉,南鄰台江、凱里,西連甕安、福泉,北與餘慶接壤。 2015年,黃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66億元,比上年增加12.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6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4.06億元。 截至2015年,黃平縣幅員面積為1668平方公里,下轄8鎮3鄉;戶籍人口為38.78萬人,有苗族、革家人等少數民族。 黃平縣著名人物主要有抗日將領張子綱、民主人士吳少峰等;風景名勝主要有飛雲大峽谷、野洞河、浪洞溫泉、谷隴大寨、太平洞苗寨等。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遠眺黃平縣 遠眺黃平縣

黃平縣境,先秦時期屬梁州。

春秋戰國時期,屬牂牁國地和且蘭國。

秦代,屬黔中郡。

漢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且蘭置牂牁郡,黃平隸屬之。

唐代,屬充州新興、韶明二縣地。

黃平[貴州省行政區劃] 黃平[貴州省行政區劃]

南宋,理宗寶佑六年(1258年)築黃平城,賜名鎮遠州,黃平之名始見於史;景定元年(1260年)置黃平元帥府,別置重安長官司,隸播州。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置黃平府,屬播州,隸四川行省;別置上塘長官司,轄上塘羅駱家、平溪(今平溪屬地)、葛浪洞(今浪洞屬地)等地。

明代,洪武七年(1374年)置黃平安撫司,先後設所、設衛、設州沿襲至清末。

民國三年(1914年)廢黃平州改為黃平縣。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黃平縣下轄8鎮3鄉,分別為新州鎮、舊州鎮、重安鎮、谷隴鎮、平溪鎮、浪洞鎮、上塘鎮、野洞河鎮、紙房鄉、一碗水鄉、翁坪鄉 (根據黃平統計年鑑2015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平縣位於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7º35`40"-108º12`48"、北緯26º43`46"-27º14`30"之間。東鄰施秉縣,東南接台江縣,南與凱里市接壤,西連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的甕安縣、福泉市,北接遵義市的餘慶縣。縣境南北長60公里,東西寬57公里,幅員面積1668平方公里。縣城距州府凱里49公里,距省會貴陽176公里。

地形地貌

黃平縣地處黔中丘原向黔東低山丘陵過渡地帶。地勢由西、西北向東、東南部逐漸降低。山脈多呈北東走向。地形為北部山地隆起,為黔北高原武陵山脈的延伸,南部隆起山地為苗嶺山脈的余系,中部為河谷壩子和丘陵地帶。境內海拔高度在600-1200米,最高海拔1367米,最低海拔519米。

氣候

黃平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5.1℃,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為24.7℃。年均降雨量1307.9毫米,日照數1104.7小時。

河流水系

黃平縣境內河流屬長江水系,有大大小小100多條河流,主要有重安江、陽河、平溪河、西堰河、苗里河、野洞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5年初,黃平縣境內探明的礦產資源有汞、鐵、煤、石膏、重晶石、磷、矽、鉛、鋅、錳、鎵、鍺、鎘等20多種。其中,蘊藏量大的有重晶石、石灰石、石膏、鋁釩土、汞礦。汞的儲量為1.09萬噸,重晶石的儲量為39.98萬噸,鈾、釔等稀有金屬儲量為1150噸,鋁釩土儲量為600萬噸。

生物資源

截至2015年初,黃平縣森林覆蓋達50.67%。境內生長有野生植物近3000種,其中藥用野生植物達1000餘種,主要有天麻、靈芝、杜仲、冬蟲夏草、麝香等;生活有野生動物近千種,其中國家珍稀保護動物有娃娃魚、紅腹錦雞、小靈貓、穿山甲等。

水能資源

截至2015年初,黃平縣有一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6320萬立方米,小型水庫34座蓄水容量2223.86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黃平縣戶籍人口為38.78萬人,常住人口26.28萬人,比2014年增加0.03萬人,增長0.1%。

民族

2015年,黃平縣境內共生活有30多個民族。其中,苗族、革家人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67.5%。

經濟

綜述

2015年,黃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36556萬元,比2014年增長12.9%。其中,第一產業生產總值現價總量146130萬元,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49866萬元,增長6.7%,其中:工業增加值26161萬元,建築業增加值23705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40561萬元,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黃平縣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62%、1.01%和10.28%。

第一產業

野洞河 野洞河

2015年,黃平縣實現農林漁牧業增加值243550萬元,比2014年187307萬元增長56243萬元。增長12.9%;農作物種植面積52012公頃,增長-2.21%。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6704公頃,油料種植面積5368公頃,烤菸種植面積1146公頃,藥材種植面積8067公頃。植樹造林5494公頃。

第二產業

2015年,黃平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23169.7萬元,比2014年增長16.07%。工業銷售產值219753.82萬元、同比增長20.90%;工業增加值44825萬元,同比增長12.9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噸標準煤)30259.15,工業生產消費30231.42;非工業和平消費27.73。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全部工業總產值2015年223169.72萬元,年現價工業增加價44825.00萬元。

第三產業

黃平新城 黃平新城

2015年,黃平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0344.5萬元,比2014年增長11.4%。其中,批發業7224.2萬元,增長4.6%;鄉零售業85612.7,增長11.7%。住宿業542.7萬元,增長18.1%;餐飲業5635.0萬元,增長15.8%。

社會事業

教育

黃平民族中學 黃平民族中學

截至2015年底,黃平縣有學校數:國小133所(含52個教學點和2個獨立少數民族學校),普通中學15所(含高級中學2所,初級中學1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獨立設定少數民族學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即盲聾啞學校)1所。有在校學生53226人。其中:國小26334人,普通中學17678人,高中在校學生7152;特教53人。有幼稚園13所,班數284個,在園幼兒人數6419人。

文化

截至2015年底,黃平縣有文化館、檔案館、民族文化工作隊、文化管理單位各1個,國辦鄉鎮文化站、鄉廣播電視站14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18千冊,有各類雜誌、圖書178種,2.1萬冊。

衛生

截至2015年底,黃平縣有衛生機構21個(不含村級衛生室和個體有證衛生所),其中:縣級綜合醫院1個、中醫醫院1個、縣婦幼保健機構1個,中心鄉鎮衛生院5個、一般鄉鎮衛生院9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個,縣疾控中心1個,縣衛生監督機構1個,合醫局1個。衛生機構床位數 1596 張。工作人員數70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603人,其它技術人員5人,管理人員90人,工勤人員3人,民營醫院機構1個(且蘭醫院),從業人員9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9人,衛生機構床位數20張。

交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黃平交通陸上有古驛道西達貴陽,北通遵義,水上有清水江和舞陽河航運直達湖南,空中有舊州機場飛機往來芷江、貴陽等地,是黔東南水、陸、空運十分發達的縣份,也是湘黔交通要道和戰略要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陸上交通優勢取代了水運和空運。截至2016年初,公路通車裡程為1859公里。通村公路581公里,湘黔鐵路、株六複線橫穿縣內谷隴、苗隴、翁坪等3個鄉鎮,境內黃平火車站有旅遊列車停靠。湘黔公路橫穿縣境,省道湄黃公路直達遵義。

凱里黃平機場位於中國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東坡農場,功能定位為貴州省旅遊支線機場,主要服務對象為黔東南州居民和黔東南州旅遊業。是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立項建設的4C級民用機場。

凱里黃平機場總投資9.86億元,於2012年2月8日開工建設,2013年4月27日通過竣工驗收,8月8日通過行業驗收,10月2日正式通航。

至2016年7月,現有航線有:廣州-凱里;貴陽-凱里(經停)-杭州、貴陽-凱里(經停)-溫州、桂林-凱里(經停)-濟南。

余凱高速公路起於遵義市餘慶縣白泥鎮,至黔東南苗寨侗族自治州首府凱里市,接滬昆、夏蓉高速公路。二十二局五公司余凱項目部施工的6標契約段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黃平縣境內,全長11.85公里。

余凱高速公路的建成將結束遵義市餘慶縣,黔東南苗寨侗族自治州施秉縣、黃平縣三縣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對當地運輸業發展,以及黔東北、黔東南等地經濟將起到拉動作用。

黃平交通 黃平交通

風俗民情

黃平苗族大歌

黃平縣少數民族節日 黃平縣少數民族節日

黃平苗族大歌是一組以歌頌各種人物事件和英雄群象為主體的歷史謠詩。從內容來看,共分為十二路歌,主要反映天地日月、英雄鬼神、去惡除暴和婚姻自由等方面的重大人物事件。反映天地日月的代表作《鑄造日月》中,敘述神仙和陰陽,擬化王寶、勾雄、勾當等英雄好漢開天劈地、開採金銀和冶造日月的過程。

革家蠟染

革家蠟染是一種以蠟為防染材料進行防染的傳統手工印染技藝。主要方法是用蠟刀蘸蠟液,在白布上描繪幾何圖案或花、鳥、蟲、魚等紋樣,然後浸入靛缸(以藍色為主),用水煮脫蠟即現花紋。

民族節日

春節以農曆十二月三十為大年年節。殺雞宰鴨,備食品祭祀祖宗、供奉灶神,於夜“守歲”過除夕,初一晨進行“開財門”、“敬”年神。男童到寨里各戶人家踩新年。初一忌掃地、忌往門外潑水,忌外戶婦女先進屋,初二晨挑新水,初九至十五玩龍燈、踩高蹺、男女青年遊方。正月十四過小年,各家接回已出嫁的姑娘和姑媽過小年。

黃平縣少數民族祭祖儀式 黃平縣少數民族祭祖儀式

爬坡節:每年三月為黃平苗族、革家人在爬高坡節時,約定時間按順序進行,以黃飄高坡集會點規模最大,會期三天。身著盛裝的苗族姑娘,首冠銀帽,身纏銀帶,圍著排排蘆笙翩翩起舞。革家青年男女,身穿節日服飾,上山對歌,盛況空前。

龍船節:每年農曆五月五日,重安、石牛兩地人民進行龍舟競渡。龍船用榔木、杉木挖空製成。賽畢,鼓頭殺雞宰豬招待賓客,高歌暢飲,通宵達旦,推選翌年賽船鼓頭。

粽粑節:每年農曆六月六日,黃平縣白保、翁開吳姓家族過粽粑節,其餘苗族過五月五粽粑節。吳姓過粽粑節時,包粽子只用梭草捆,將粽粑30個捆成三蓬做成一挑,一頭兩蓬,另一頭一蓬,扁擔擱架於席桌上。祭祖後,各家食用豐盛菜飯。

哈戎節:黃平縣革家人祭祖的節日,是革家一個家族(宗族)的盛典。多十多年或五十年舉行一次。每房族都有自己的哈戎坪。這一天,房族人家殺豬殺牛,烤備酒菜,隆重慶祝三天三夜。

谷隴蘆笙節

谷隴蘆笙節 谷隴蘆笙節

谷隴蘆笙節:苗族節日,每年的農曆9月27日-29日舉行,為期三天。在節日裡,蘆笙的吹踩聲,男女的對歌聲,此起彼伏;男女青年在一起互訴衷情,贈送信物;老年人笑談豐收,婦女們盡情歌舞,而最吸引人的要算是蘆笙樂隊的競賽了。蘆笙節期間,還同時舉行鬥牛、賽馬等娛樂活動。

踩親節:革家人對蘆笙節的稱呼,在農曆正月初二或十五舉行。節日可分為三天、五天、七天。主要活動有對歌、吹蘆笙、踩蘆笙、賽馬、斗鳥等。

著名人物

張子綱

野洞河 野洞河

張子綱(1904-1939)又名人紀,黃平縣舊州鎮人。1925年投身行伍,北伐軍攻克南京後,選送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軍官班第一期進修。後歷任排、連、營長、少將游擊司令等職。1939年,赴古河鎮與友軍交換敵情途中,被幫會組織殺害,時年僅35歲。

盧晴川

盧晴川(1870-1962)出生於江西省新幹縣荷浦村。1910年,經李烈鈞介紹加入同盟會。解放前曾任舊州中學校董會校董,地方知名人士。

吳少峰

吳少峰(1887-1976)名鴻基,黃平縣舊州鎮人。民主人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吳少峰歷任黃平縣第1-5屆人大代表,貴州省政協委員,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協副主席,1960年曾出席北京全國政協會議。

風景名勝

飛雲大峽谷

飛雲大峽谷 飛雲大峽谷

飛雲大峽谷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舞陽河景區的組成部分,距黃平縣城約20公里。峽谷長18公里,深切達200-300米,有跳魚洞、無路塘、雙飛水、雙蟬望月、群蟬戲珠、火燒赤壁、玉佛山等景點。

飛雲崖

飛雲崖,也稱為飛雲洞,位於黃平縣城東北12公里處,是一處融會宗教文化、自然風光、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旅遊勝地。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野洞河

野洞河位於野洞村,距黃平縣城28公里,河道長18公里。2005年,野洞河景區被中國旅遊協會評定為全國十佳漂流旅遊區。2006年9月,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浪洞溫泉

浪洞溫泉位於黃平縣西北部,距縣城43公里,與甕安、餘慶毗鄰。占地面積100餘平方米,由5至7個大小不同的泉眼平地湧出而成,日出水量約1000噸,屬高熱溫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